九華山,古稱陵陽山,與五臺、峨眉、普陀并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,是地藏菩薩道場的所在。最高山峰1344米,其99座山峰、99座寺廟的奇絕格局,既有“東南第一山”的險峻風(fēng)光,又承載著千年的禪意積淀。三月的九華山,春寒料峭與山櫻初綻并存,我們乘車五小時,踏入這片云霧繚繞的靈山之境。
第一天 九華天池
景區(qū)總面積達(dá)20平方公里,水域面積50多萬平方米,景區(qū)由龍池、天池、冰川石谷、芙蓉峰四部分組成,自然生態(tài)原始,景觀奇特,既有峽谷、溪流、飛瀑、奇樹、怪石、高山平湖、竹海等自然景觀,也有紅色山村、電站、茶園等人文景觀。石谷間堆疊著大量的冰川飄礫,地下河暗流涌動,別有洞天,洞洞相連,泉水清澈見底;石谷中樹石相抱、古藤纏繞,形成了巨型的天然盆景。幽深的樹林,清新的空氣,靜態(tài)的巨石,動態(tài)的急流瀑布飛流而下,形成了“天河掛綠水”的奇觀,可謂江南一絕。
三月底的九華天池仍殘留早春寒意,乘船游覽天池時,湖面薄霧未散,兩岸新綠與殘雪相映,宛如一幅水墨長卷。最喜歡的還是穿越龍宮,溪水肆意流淌,巧奪天工的格局,為當(dāng)年紅軍、解放軍提供了生存的天然保護(hù)屏障。當(dāng)?shù)厝嗣癖Wo(hù)至今,成為我們了解歷史的又一段佳話!
矮人部落島上的袖珍村落已褪去冬日的蕭瑟,島民換上輕便服飾表演傳統(tǒng)歌舞。這些人是我們口中的侏儒,他們憑借自己的技能,獨(dú)立而又頑強(qiáng)地生存著。最后竟還有一位身材窈窕的泰國人妖登臺獻(xiàn)藝,一會女腔,一會男聲,他們都是勇敢地生活者。我們冒雨站立在石凳旁,只為尊重他們的表演,鼓勵他們?yōu)榱松罾^續(xù)努力!
第二天 九華山
3月30日,適逢三月初一,來自五湖四海的香客絡(luò)繹不絕。乘坐大巴來到化城寺,煙霧迷繞,每人自取三根清香,虔誠膜拜。跟著李導(dǎo)一路遇寺即入見佛就拜,以此凈化自己的凡塵俗心。
午外后登山遇春雪,索道穿越云霧時,忽見天臺峰頂?shù)乃聫R群被薄雪覆蓋,朱墻金瓦在雪光中若隱若現(xiàn),梵音與落雪聲交織,瞬間心生肅穆。肉身寶殿前,香客們輕掃臺階積雪,虔誠跪拜的身影與飛檐積雪構(gòu)成「人雪共凈」的畫面,深刻感受到信仰與自然的共生。
索道乘到天臺,勇敢的我們繼續(xù)攀登剩余的八百級臺階。臺階陡峭,卻沒有人就此退縮,一路走走歇歇,相互鼓勁,雖然臺階上、平臺上、欄桿上仍有堆雪,我們繼續(xù)向前,終于爬到最高峰,又是一座佛寺。佛寺外有一條斜徑,沿著石階,小心地探著腳步,摸索著走到這片最高峰處,一只大大的金色平安鎖矗立在這,任憑風(fēng)吹雨打,歡迎并默默地把平安送給著每位登高游客來此打卡。亭臺、寺廟、樹林、花草零零散散地覆蓋著雪層,黃色、綠色、白色相互映襯,遠(yuǎn)一處近一處升起繚繞的煙霧,更增添了九華山的神秘和仙氣,如入仙境。
都說九華山的愿是最靈的,邵女士在這求了一只平安符,拜了佛祖帶回給家人。顧先生雖然一路拄著拐杖,也要登高遠(yuǎn)眺,全然不顧傷痛,一層層拾階而上、一步步拄拐而下,這種堅持、頑強(qiáng)的精神令人敬佩!
晚上來到遠(yuǎn)近聞名的儺仙鎮(zhèn),夜幕降臨后的小鎮(zhèn)開始了他的熱鬧玄乎。特效現(xiàn)場燈光秀、煙花秀、水幕投影、空中威亞特技,儺仙寨非遺表演:赤腳走大刀、秤桿提米等儺技非遺絕技展示,還有實景劇表演。現(xiàn)場意境和氣氛,配上音樂、燈光,如同夢幻一般身臨其境!
第三日:牯牛降·西黃山
牯牛降被譽(yù)為“皖南小九寨”, 牯牛降古稱西黃山,是黃山山脈向西延伸的主體,主峰海拔1727.6米。景區(qū)內(nèi)的許多地方還沒有開發(fā),充滿野趣,我們游覽的主要是景區(qū)門口的牯牛湖和兩個峽谷——大小溪坑。
牯牛降峰峰有青松,無松不奇異,牯牛松漫山遍野,郁郁蔥蔥,樹冠如華蓋,干枝似虬龍,或怪獸張牙舞千姿百態(tài),各顯神奇。牯牛降雨量充沛,溪流縱橫,溪水常流不斷,潺潺流水,從山頂淙淙而下,遇有石壁斷崖,飛瀉直下形成一道道水瀑。我們觀賞了四疊瀑布,乘坐竹筏,打卡留影,悠閑自得。
這場三日游如同穿梭于「冰雪、佛音、春訊」的三重維度,既有九華山春雪的剎那禪悟,又有牯牛降山林的生命勃發(fā),更在九華天池的秘境中窺見人文與自然的永恒對話。若再逢三月末春雪,仍愿踏此徑,尋此境。
技術(shù)質(zhì)量部
2025年3月31日
聯(lián)系人:肖建生
手機(jī):13305264788
電話:0523-86879718
郵箱:xjsca@163.com
地址: 泰州市海陵區(qū)梅蘭東路59號79幢